2024年5月28日,景医心内科团队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LAAC),标志着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攀向更高的难度,同时也标志着德宏自由贸易试验区心脏病治疗更新的技术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王先生是一位年满65岁的高龄心脏病患者,长期饱受房颤困扰。持续性房颤病史已经10年以上,期间一直服用抗凝药物,多年的服药史依然没有办法彻底地摆脱心律失常伴随的风险,这让王先生很是苦恼。近期在医院复查心脏时,与心内科番登榜主任沟通病情说出了自己诉求,针对自己房颤的病情有没有更优的治疗方案。
经过复查,番主任根据检查结果评估王先生属于栓塞风险高危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并且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左、右心房明显扩大,心肌很大程度已纤维化,不适合做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虽然口服抗凝药物是预防心源性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但抗凝药物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患者主观上也存在出血风险较高(HAS-BLED评分≥3)、不能耐受长期抗凝治疗等情况。综合评估后,心内科团队提出了为患者实施左心耳封堵术的治疗方案。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表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微创介入手术,在大腿内侧股静脉伸入导管,将左心耳封堵器输送至左心耳并植入。左心耳封堵器就像一把固定在左心耳入口的伞,形成一道屏障,永久封闭心耳,防止血栓形成的根源,有效预防房颤卒中的发生。这项手术能帮助血栓栓塞高危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并代替抗凝药物治疗。
充分完成术前评估及准备后,在医院各科室医护人员的紧密配合下,经过40分钟的通力合作,心内科团队勠力同心完成了此次手术。王先生术后观察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出院后,再坚持服用3个月的抗凝药物,到医院复查左心耳内皮化修复情况,内膜修复完成后可停止服用抗凝药物了。对王先生而言,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经济上都解决了自己多年的一块心病。
这是我院首例左心耳封堵术,手术创口小、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势,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麻醉风险,填补了我院及自贸区心脏病手术的技术空白。未来,景医心内科将继续大力推广应用此技术,为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带来更安全、更多元的治疗选择,让更多心房颤动患者获益。
景成医院将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服务质量,为百姓解决好健康问题。牢牢抓住“自贸试验区”区位、政策和资源优势,立足实际工作,推进医院对缅医疗服务保障工作。特别是以“区域性国际诊疗保健合作中心”为平台,积极推动国际医疗的全面持续发展。